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资讯>文艺界>正文
文艺界LITERATURE & ART
伊玛堪 大明珠——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史诗·黑龙江卷·伊玛堪分卷》
发布时间:2019-12-25 作者: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IT



       伊玛堪堪称“满─通古斯语族英雄史诗群”中最耀眼的明珠,它是通过赫哲族世世代代用赫哲语讲唱,并口耳相传,主要歌颂主人公莫日根西征复仇或其他英雄业绩的长篇萨满叙事诗。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史诗·黑龙江卷·伊玛堪分卷》作为第一批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史诗示范卷之一,是在党和国家对以三大史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给予高度评价后的重大举措。主编黄任远及编委会成员精选了既具历史意义又有文化艺术价值的14部文本,这些文本或为长篇或为短篇。它们由多位歌手演唱,其中13部为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抢救采录期成果, 1部为20世纪30年代民族学家凌纯声采录的伊玛堪故事。

  《伊玛堪分卷》主要有两个特点,即文本的代表性、渔猎文化的传承。

  最具代表性的文本

  《伊玛堪分卷》选择的14部文本多为赫哲族世代传承、流传范围较广、较为经典的文本。凌纯声采录的《木竹林》的故事母题与其他文本有相通之处,如获得婚姻的方式、英雄可变形等。20世纪60年代,隋书金搜集记录了《满格木莫日根》 《夏留秋莫日根》两部史诗。上世纪80年代,马名超带领团队先后做过两次伊玛堪调查,他们综合新中国成立前后著录和尚未发表的伊玛堪作品,最后确认伊玛堪应有28部,《希尔达鲁莫日根》为流传最广、体量最大的文本,当时即有异文四五种,而多部文本只存篇名或片段。1979年至1987年间,黄任远、王士媛、张嘉宾等学者搜集采录多部伊玛堪。对比来看,唯《沙伦莫日根》 《吴呼萨莫日根》 《希特莫日根》未曾记录在册,但其采录过程完整,脉络清晰,且有录音资料存档。

  伊玛堪皆由赫哲语讲唱,绝大多数搜集者不懂赫哲语,翻译整理至关重要。翻译或由讲唱者承担,或由懂赫哲语的当地文化人翻译。曾经的翻译者尤金良后来成为《希特莫日根》的重要传承人。

  14部文本按类型来分,有文字采录本、录音整理本、忆述整理本3种。20世纪80年代以前,录音设备尚未成为调查搜集伊玛堪的必备品时,文字采录本是其主要方式。录音整理本为我们在《伊玛堪分卷》所见的大多数伊玛堪文本形式,而忆述整理本的代表为《希特莫日根》 ,因“尤金良幼时听其大爷尤贵连唱过,特地忆述整理出来的” 。

  伊玛堪主要通过家族和社会传承为主,大多有较为清晰的传承脉络。 《伊玛堪分卷》中吴进才、吴连贵、尤金良、尤树林、毕张氏、卢明的文本各一部,葛德胜文本占了较大比例,为7部。葛德胜为著名伊玛堪歌手,他出生于伊玛堪说唱世家,父亲葛双印、母亲葛毕氏以及伯父都会唱伊玛堪,弟弟葛长胜、妹妹葛淑清、弟妹葛吴氏都会唱伊玛堪,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葛德胜学会了10余部长篇伊玛堪。葛德胜从古托力、葛双印处习得《希尔达鲁莫日根》的讲唱,《香叟莫日根》则从葛毕氏、吴高利处传承。吴进才从古托力处学习了《安徒莫日根》 , 《马尔托莫日根》是三福玛发教授给尤树林的。 《沙伦莫日根》 《吴呼萨莫日根》则不清楚传承脉络。 《吴呼萨莫日根》讲述一位具有反抗意义的借粮英雄,其中兄弟结拜、莫日根比武等母题与其他文本相似,但相对简略了。

  这些文本在当代传承中仍受到极大的关注,传承人或民众乐于传唱《希尔达鲁莫日根》 《木都力莫日根》 《希特莫日根》 ,有的传承人学会了片段或全部的文本。作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履约的史诗文本,传承人尤秀云完整地讲唱了《希特莫日根》 。

  渔猎文化的世代传承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伊玛堪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件中,有这样的说明,“伊玛堪说唱有助于赫哲人的认同和凝聚,构成其历史和价值观的载体,并为之提供了连续感,在季节性劳作和节庆活动发挥着集体记忆、教育和娱乐的功能” 。

  民间文学在中国各民族精神世界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民间文学印刻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和审美风范,最鲜明地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向往、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充分彰显了中国人的气质、智慧、灵气、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文化的亮丽瑰宝和鲜明标志。 ”而赫哲族伊玛堪恰是其先民世代渔猎生活的极佳反映,文本中极好地保留了该民族古代部落时期的征战、迁徙、社会、生活、民族、信仰,堪称“北部亚洲渔猎文化的活化石” 。

  目前,黑龙江省成立了6个伊玛堪传习所,尤文凤、葛玉霞、吴明荣等6位国家级及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传习所教学,传习人增加到200余人,伊玛堪传承人的说唱能力大幅提升,两部完整大唱基本恢复。伊玛堪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进军营等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还把《希特莫日根》译作英语作为大学生的课堂教材。

  当代绝大多数赫哲族依旧生活在祖辈世代居留之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依然与渔猎密切相关。在节庆活动尤其是“乌日贡”这样的狂欢日中,讲唱伊玛堪、嫁令阔等民间文学样式与其他文体娱乐已成惯例,共同构成赫哲族民众集体记忆中最为珍贵的部分。

  因伊玛堪搜集的持续性,资料比较完备,故而在《伊玛堪分卷》中才得以详尽介绍14部作品、采录情况及发表情况,其他重要演述场景、重要民俗实践和重要史料等。

  不足万人的赫哲族传承了渔猎文化的大传统,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史诗·黑龙江卷·伊玛堪分卷》 ,有重大的文化史意义,定当得到当世和后人的认可。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史诗”组专家)


热门标签:
好书推荐
  •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作者:叶朗

    简介:一个有高远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价值的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价值并在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本书由此探讨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思考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美育的迫切性。

  •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作者:向勇

    简介:本书作者力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种阶段性的学术总结,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范式。这里收录的文章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进人新常态之后的理论上的自觉回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作者:顾春芳

    简介:本书主要研究戏剧和电影的意象生成,所选的三十余篇文章,既各自独立又内在统一,是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自觉和推进。

  •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道新

    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电影史研究和电影批评实践,在对民国电影、冷战电影与跨国电影,特别是对中外电影史学予以论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作者:陈旭光

    简介:本书较为全面地汇聚了作者在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方法、艺术史、艺术批评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多个艺术门类批评前沿实践的丰富内容​,展现出艺术理性思考的深度、艺术批评实践的力度,以及对“艺境无涯”境界的向往之情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