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中国文艺家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图书>文学>正文
图书BOOKS
  • 燕山长歌
燕山长歌

燕山长歌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苏月兰,出生在泃河岸边,面对日寇的铁蹄,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传统观念的束缚,以顽强的意志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战乱岁月的残酷、少女从军梦的破灭、包办婚姻的悲剧、离婚之路的艰辛、改嫁的烦恼、生活的窘迫、受人欺凌的辛酸、被诬陷的痛苦……她几经生死,最终冲破藩篱,以勇敢、顽强、善良、正直和勤劳追求自己的人生。草根人生,跌宕起伏七十载,多舛的人生与多灾多难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改革开放后走向繁荣富强的祖国同行。一个人的历史,像一朵浪花折射出伟大祖国从战乱走向和平、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发展进程。
  • 作 者:古川 了解作者详情
  • 出版日期:2015-05-01
  •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9827-8
  • 价 格:90元
在线购买 收 藏
图书详情

图书简介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苏月兰,出生在泃河岸边,面对日寇的铁蹄,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传统观念的束缚,以顽强的意志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战乱岁月的残酷、少女从军梦的破灭、包办婚姻的悲剧、离婚之路的艰辛、改嫁的烦恼、生活的窘迫、受人欺凌的辛酸、被诬陷的痛苦……她几经生死,最终冲破藩篱,以勇敢、顽强、善良、正直和勤劳追求自己的人生。草根人生,跌宕起伏七十载,多舛的人生与多灾多难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改革开放后走向繁荣富强的祖国同行。一个人的历史,像一朵浪花折射出伟大祖国从战乱走向和平、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发展进程。



作者简介

古川,本名孙榭,男,1962年1月出生于北京平谷,大学本科毕业,工程师。曾任央企办公室主任、副厂长等职,后任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业余爱好写作,曾发表短篇小说《电话》、《三郎下海》和散文《悠悠金海湖》、《母亲与抗日歌曲》、《瞻仰中山舰》、《孩子的生日》等。1999年4月加入河北廊坊作家协会。





古川先生的这部《燕山长歌》,厚重得令人望而生畏,读来却意外地轻松引人。


这部作品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我甫一开读,便被八路军与民兵合力围捕日本女特务“白衣女人”的情节所引动,随后又是冀东八路军的神出鬼没,苏云禄利用民间乐手的身份传送情报,心想这一定是一部以冀东军民的艰苦抗战为题材的小说。但到第十章,便改为了写解放战争的国共鏖战,看到第十五章,又以苏月兰的婚变为转折,着力描写解放之后的农村生活与农民命运。可以说,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两级跳跃,作品最后落到了和平时期的乡土大地。


从我长期阅读长篇小说的已有经验来看,古川先生的《燕山长歌》,似乎起承转合太多,或者说想要表现的东西太多,主要人物有些前后脱节,主干故事也衔接不紧,写的信马由缰,过于散漫;但就具体的阅读感受而言,又觉得这种凭着感觉走的叙事,如悬河泻水,顺流而来,反倒在不够严谨的结构和不修边幅的叙述中,有一种土色土香的真实性,自然而然的亲切感。


我以为,古川先生这部从全民抗战写到改革开放的小说,与其说是一部虚构性的小说, 不如说是一部家庭与家族的往事记述与历史纪实。书中的那些如数家珍般的大量生活化的细节,尤其是那种如泣如诉又欲歌欲哭的内在激情,是难以虚构出来的,那是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的披心相付,那是郁积在胸的满腔真情的倾心吐露。因此,它的文字或写作技巧也许还不够成熟、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所包含的真实与质朴的力量,所蕴含的多方面的认识价值,以及它所带给人的感动与思考,却丝毫不曾减弱。


说起20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历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反右运动、十年 “文革”、改革开放……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说出一连串的历史名词,但这些正在远去的抽象词汇,对那些事件的亲历者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是在怎样的具体情景下,以怎样的心态和方式,承受、经历了那些或沉重、或惊惧的历史时刻?《燕山长歌》以一系列小人物的遭际,以自己的纪实性方式,生活而鲜活地做出了自己的诠释。这是文学的表现,也是历史的书记。


当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苏月兰还是一个小姑娘时,她目睹过日本鬼子的凶残暴虐,体验过在野山中“跑反”(躲避日军)时的惊恐凄惶。当她不情愿地嫁为人妇后,又饱受婆婆和丈夫的折磨,两次寻死未果。到了大饥荒年代,这位久经患难的坚强女性,拼尽全力维持家庭的温饱,保全了徘徊在饥饿与死亡边缘的亲人。在动荡的“文革”年代,她运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勉力守护着乡土的稳定和秩序。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她和她的一家才算安定下来,物质生活也稍稍有了保障,其命运也才走出颠簸,回归平和。


战争造成的重创深痛,物质生活的极端匮乏,古老观念对肉体与精神的奴役与禁锢,所有这些对逝去年代的概括性评价,人们耳熟能详,但如果没有亲历者传达出的那份痛彻心扉、冷入骨髓的现场感,后来者仍然无法想象隐藏在文字之后的那份难以置信的残酷与悲凉。就像此时的人们难以想象,一块玉米面发糕,一张白面烙饼,对彼时的山区孩子是怎样一种巨大的诱惑与幸福。


苏月兰的个人经历和她的家庭的种种境遇,可以说是一个大时代的小小影像。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传统社会、传统观念的蜕变演进,一个女性在其中的痛苦挣扎与艰难成长,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巨大变迁……


在所有这些变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如果去除具体历史事件、流行观念在人们命运中的斑驳投影,我们会发现,真正支撑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积极行动以求改变的,还是传统中国社会所信奉的属于经典文化的儒家伦理。善良、正直、克己、宽恕,以及自爱、自重与自强等美德,构成了中国普通百姓的真正底色。在经历了将近百年的艰难苦恨之后,作者最终含蓄地传达出了的这样的信念:真正坚持到最后的是美德,真正笑到了最后的是仁义。


书中人物对粮食,以及其他生活物资的执着与痴迷,同样令人惊叹,——缺衣少粮的饥寒酸楚,一两百斤粮食在婚姻大事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盖房子而千方百计地筹措财物,直到改革开放后,人们拥有了自己的汽车、房产。整整经历了三代人,物质匮乏的噩梦才终告结束。这种付出沉重代价之后的苦尽甘来,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农村和普通农人的伟大意义。


夫子有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也是我在朋友情谊之外,愿意为此书作序的一个原因,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像古川先生一样,不忘过去的苦难,看到今天的不易,并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之后,能去追求一个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


是为序。

白烨

201524日晚于北京朝内




目录


第一章  小歌迷追随女八路,白衣女魂断红石沟

第二章  东洋鬼横行无忌,吹鼓手死里逃生

第三章  父女送粮解危难,二福告密陷忠良

第四章  军民仲秋遭劫难,姐妹三日迷荒山

第五章  侵略者荼毒乡里,石春秀出卖灵魂

第六章  刁母赌钱连累骨肉,英雄出手威服走卒

第七章  顽童出丑吞苦果,兄妹粘鸟为钓鱼

第八章  众贼寇五迷三道,好猎手一箭双雕

第九章  贪富贵汉奸县城聚首,送情报弱女山沟退狼

第十章  儿童团放哨遭黑手,陈连云逞强报私仇

第十一章   弃平谷国军退守,战冀东三纵牵牛

第十二章  大轰炸洵河畔硝烟四起,失靠山家门里一命鸣呼

第十三章  恋旧情痴汉守夜,施圣水仙女下凡

第十四章  少女织就从军梦,刁母固守赌债缘

第十五章  金媒人为使命不辞三顾,苏氏女叹人生愁做新娘

第十六章  当媳妇苦度蜜月,回娘家倍感亲情

第十七章  阻归程婆婆小施诡计,失希望堂妹痛祭英灵

第十八章  儿媳妇变身出气筒,好乡亲常做护花人

第十九章  恶婆婆勾画黄泉路,慈父亲拨云见曙光

第二十章  公家善意用权布障碍,月兰苦心施计突重围

第二十章  仗孤胆只身跨越艰险,怀私心母嫂再起波澜

第二十二章  姐妹人前展才艺,先生深夜笔言情

第二十三章  孙二姐借喜宴充当月老,徐大哥靠真诚赢取芳心

第二十四章  巧媳妇求生存做成无米饭,憨叔父受蛊惑拒喝稀菜粥

第二十五章  送发糕翁婿互欣赏,叹缺粮夫妻双打工

第二十六章  顾亲情回购八仙桌,蒙冤屈痛挨无情棒

第二十七章  求好运迁建袓墓,赖仁厚获得真经

第二十八章  三级跳土地公有,失两孙秀才反思

第二十九章  一大二公铸狂热,消极怠工现隐忧

第三十章  学英雄大战荒土地,勇担当难顾母子情

第三十一章  灾祸降临劫生死,危难之下助血亲

第三十二章  憨兄弟执意分居异爨,贤夫妇无奈割断胞衣

第三十三章  沆瀣一气兴风雨,泾渭分明解是非

第三十四章  勤俭持家共筑梦想,亲友相助喜迁新居

第三十五章  借四清狼狈为奸再生妖雾,摆事实义正辞严挑战权威

第三十六章  叙家长里短刘师长拨云见日,听长征故事众乡亲开启新篇

第三十七章  育先锋做榜样为人师表,入组织传思想破茧成蝶

第三十八章  少年夜袭庭院鸡舍,民妇荣登大学讲坛

第三十九章  会总理亲身感受幸福韵,见领袖心中唱响东方红

第四十章  感恩群英会,惊闻文革潮

第四十一章   载誉归来肩负双重使命,义无返顾抵御极左浪潮

第四十二章  造舆论大字报明火执仗,凑材料大辩论暗箭在弦

第四十三章  立中流迎接挑战,护正气组织关怀

第四十四章  目睹国庆盛况赤潮席卷,面对运动乱象邪正分清

第四十五章  家里家外担重任,半官半民助教学

第四十六章  钻山进村不辱使命,值班下乡代人遭劫

第四十七章  喜事难事烦心事山重水复,吉年凶年灾祸年柳暗花明

第四十八章  尽孝心育儿女种豆得豆,怀信仰求实干春华秋实

第四十九章  一朝遑遑权宜计,九载拳拳敬老心

第五十章  忆往昔坚守少年志,传家教演义夕阳红

后记


版权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