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中国文艺家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图书>文学>正文
图书BOOKS
  • 思念是幸福的忧伤
思念是幸福的忧伤

思念是幸福的忧伤

《思念是幸福的忧伤》是一部青春爱情小说。小说情节围绕主人公远芳和思琪的故事展开,远芳和思琪出生在西南少数民族山区,中学毕业后,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爱情故事。小说以西南小镇锦屏为背景,既描绘了黔东南侗族地区少年的中学生活,同时也描绘了黔东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此外,小说紧扣时代节奏,描绘了侗族地区的少年如何走出山区,走向城市。与传统的侗族少年成年礼不同,现代的侗族中学毕业生通过走出去,寻找自己的理想、人生与爱情。《思念是幸福的忧伤》是一部青春题材的爱情小说,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富有地区和时代特色。
  • 作 者:阿远 了解作者详情
  • 出版日期:2015-05-01
  •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9769-1
  • 价 格:18元
在线购买 收 藏
图书详情

图书简介

《思念是幸福的忧伤》是一部青春爱情小说。小说情节围绕主人公远芳和思琪的故事展开,远芳和思琪出生在西南少数民族山区,中学毕业后,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爱情故事。小说以西南小镇锦屏为背景,既描绘了黔东南侗族地区少年的中学生活,同时也描绘了黔东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此外,小说紧扣时代节奏,描绘了侗族地区的少年如何走出山区,走向城市。与传统的侗族少年成年礼不同,现代的侗族中学毕业生通过走出去,寻找自己的理想、人生与爱情。《思念是幸福的忧伤》是一部青春题材的爱情小说,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富有地区和时代特色。



作者简介

杨顺培,男,侗族。贵州锦屏人,1987年出生。2006年开始创作,2007年毕业于锦屏县三江中学高中部,后来外出务工。 曾经在上海、杭州、义乌、东莞等地打工。



正文试读


再有十天半个月就过年了。乡下的年节不比城里热闹,不外乎就是打几个年糕表示对新年的祝福,还有几个为了生活而 背井离乡的人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也便是乡下的年节了。

话说乡下过年是有些简单,而年总是要过的。其实过年就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对来年的美好愿望。谁能说得清楚过去一年里发生了多少事呢。奋斗的历程已经过去,只有未来的生活是值得期待的。

虽然是冬天,阳光却温暖地照耀着。杜老爷子在屋前的桃树下编筐子,就在这暖和的天气,他想挣下些许小钱过年。过年,年年都过,乡下的年节自然也年年如此。杜老爷子这把年纪己经度过了七十余个春秋。他经历了旧社会的年关,也经历过新社会的时节,旧社会的艰辛不必再提了,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还是想想美好的时光吧。

就在这年节关口,人人都为着过年而忙碌着。远芳打扫卫生,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她把爷爷废弃的竹片放进灶孔,火就欢笑一样的燃烧。

吃过了早饭,远芳说要去看望村里的碧云,她们己经几年没见面了。

“你去吧,快些回来。”老爷子在一旁忙着手里的活。

远芳应过爷爷,就走了。

过了几道田埂,就到了大路,这条大路把村寨分成两半,一半是新寨,一半是老寨,远芳她们家就在村小学对面,也就是老寨。

大约走了半里的路程,远芳看到前面有两个人,一个人手里拿着供奉神明的香火和纸钱,另一个人则跪在地上。虽然远芳和那两个人相隔很远的距离,但是远芳知道,那个地方就是 “门楼”神庙。传说古时候,在门楼这个地方有一个法力高强的神仙,神仙在路的上方修了一栋美丽的楼房,又照着道路开扇小门,人们通过这扇门出入如画的小村,后来也不知因了怎样的缘由,神仙走了,楼房也不见了。故而人们把这个地方叫作门楼,并在这个地方修建了神庙。因为有这样的传说,人们都认为这里是神明居住的地方,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来这里拜神,这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了。当人们空闲下来,也常常聚集在神庙的浓阴下说笑,她们手中一边忙着针线的活路,一边聊着她们所知道的古今的事情,或是临近村寨的许多事情。在这快乐的时光里,许多故事就这样交换而流转。

“碧云!”还隔着十来米远,远芳就这样叫。

碧云“哎”一声。“什么时候回家了?”远芳走到了碧云的身边。

“回来有两天了,回这趟家好难啊,要不是为了完婚,说不定今年就不回家了。”

“小芳,你这是要去哪呀?”跪在地上供神灵的那个人站起来,这样问。

“听说你们回来了,我特意来看你们呀。”远芳回答。刚刚问话的人叫王杨彬,他们小时候是同学,与碧云相好,将要完婚。他看着远芳漂亮的容颜,心里想着,当年那个丑小鸭今天变成如此美丽的天鹅了。

忽然间,遇到了童年的伙伴,杨彬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呆呆地看着远芳,远芳被这样看着也不知道说什么了。碧云说:“我们回去吧。”

“好,我们回去。”这个时候,远芳才接过话来。

大约走了二十来米路,有几级青石板阶梯,青石板上方有一栋矮小的房屋,那就是杨彬家。

时间快到中午了,三个人走进了杨彬家,远芳走在前面,碧云和杨彬在后面跟着。杨彬的父亲福贵半醒半醉地坐在火塘边,“福贵哥,你醉酒了吗。”远芳走进了正屋,见是福贵,就先是这样一声问候。“哎,昨天彬彬回家,我多喝了点,不知不觉就醉了。”福贵低了头说话,而对于说话的人是谁,他就不顾了。

“吉孝公,你在啊。”然后远芳又向一旁正忙着的老人打招呼,吉孝公七十多岁了,头上长了一头白发,他那头白发早就成了村里文化先生的标识。他是村里的文化人,知道一些地理日历这方面的事情,当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了,也常把他请来看日子,写对联这些文化人做的事。

吉孝老人见是远芳进来了,也就答应了一句:“远芳,是你来了。”

福贵嫂从外面进来,看见远芳,打着招呼:“远芳,你来了,你看啊,自己能喝多少都不知道,看了都恨。”福贵嫂这么说,她的心里好像有天大的委屈。福贵嫂嫁给福贵这么些年,每当他醉酒了,福贵嫂还得受一顿痛打。

今天杨彬的母亲把吉孝公叫来,也就是想要他帮忙确定杨彬和碧云婚礼的日期,他最初选定的是年后的初七,可是等他仔细看了才明白,原来那天有些冲杨彬家去世的老人,也就是说要避免“七”冲喜,在阴间,他们要过得好一点吧。所以他最后选的是正月的二十八。

“就那天吧,虽然等得久一些,但是孩子的终身大事吧,总是得要个最好的日子,你说是吧,公公。”杨彬母亲说得有些激动。

吉孝点了点头:“我选那天也是那样的目的,你总算明白我的意思了。”

“到时候还得麻烦你老人家呢,他爸爸整天喝得烂醉,靠他是靠不住的,我又是个女人,都得劳烦大伙呢。”福贵嫂说。

“谁家的事情不用麻烦别人啊,你放心吧,只要我能帮的一定帮。”

正在这时,杨彬从外面端饭菜进来。“饭菜都好了,我们先吃饭吧。”杨彬说。

饭席没花很长时间,吉孝公没吃酒,杨彬也没有喝酒。吃过饭远芳说家里有事,她向大家告别就走了。走出杨彬家的时候,阳光还是那么好,田野边的小树上有几只小鸟自由自在地 觅食,土地上的青草长出了微黄的嫩芽,园地里的白菜开了几朵花。看来今年的除夕也是一派喜气洋洋的光景。

天已变冷了。

“远芳,明天早些起来,吃饭后就可以把我们这些好东西放到集市上去卖了。”一天,晚餐的时候,老爷子这样对远芳说。他抿了几口酒,像是带上了些酒意,说话好像也变得唠叨了。

远芳应了一声,继续吃饭。杜老公公只顾着喝酒,那火欢笑一样的燃烧,支架上那口铁锅里的水腾腾的开,雾气烟一样 的向上飞去,消失在暗淡的灯光中,火塘边缘那张小桌上摆着 不大丰盛的菜,一碟白菜里面掺杂着几片鲜白的肉片,一碟腌鱼,一碗酸菜汤,兴许那汤很美味呢。老爷子还在喝酒,虽然没什么好菜,想着明天又不用忙着编筐的事,只要不误了明天上集市就行了,酒自然多喝一些。

屋外是一片宁静的寒冬。透过那扇小窗,可以看见外面的天色己经渐渐暗淡下来了。远芳知道饭席不会花太久的时间,老爷子喝了酒,吃过一小碗饭,远芳就可以收拾碗筷了。对于他酒后说的什么话,几十年来都是这样的,早就习惯了,饭后,杜老公公靠在墙边吸了几口旱烟就上床睡觉,远芳收拾过残席也准备进入她的闺房,对于乡下人来说,在夜里呆坐,只不过是徒废些灯油吧。

她的闺房就在楼上,乡下的姑娘长到十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就给她安排一间最宽敞最当阳的房间,那就是闺房。长大了的姑娘根据自己的兴致把房间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姐妹多的人家 就只有轮流着受用了,远芳没有姐妹,家里除了爷爷就再也没别的亲人。她是个孤儿,是老爷子领养的,但无论怎么说,在老爷心中,都把她当作宝贝呢。自从远芳记事以来,她都是在 这里睡觉的,这间房也自然是她闺房了。窗子对着大路那边,那是一片广阔的农田,远近分布着一些农户,隔着黑暗的夜色,可以看得见别人家的屋顶都盖着“人”字的屋脊,屋脊上方是高达的山。枫树、麻栗什么的都落光了叶片,犹如一支支没有点燃的蜡烛,那些蜡烛都点上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