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原方言
- 作 者:李德林,孙立新
- 出版日期:2015-01-01
-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9618-2
- 价 格:62元
图书简介
《三原方言》是一部地方文化丛书,也是一部厚重的政协文史资料专辑。全书分为引言、三原方言语音特点、三原方言常用词汇、三原方言语法特点、附录五部分,约50万字,收录三原方言词汇6000余条。本书较为全面、客观、科学、翔实地对三原方言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了描写、分析,挖掘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方言事实,客观又全面地总结了三原方言的特点,把三原县古老而又独特的方言永久地记录下来,为抢救三原方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李德林,1946年出生,陕西三原陵前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先后任陕西省三原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陕西省三原县教育局局长,陕西省三原县人事劳动局局长。现为三原县政协特邀文史员。 孙立新,1956年出生,陕西省户县人。1982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三原政协特邀文史员。长期致力于方言研究。出版方言著作12部,发表论文200多篇。
三原,周属焦获,秦为荡社,汉称池阳,是个神奇的地方。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迄今1568年。三原处在八 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素以陕西“白菜心”著 称。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仰赖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三水滋养,风调雨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汉书》 记载有“衣食京师、亿万之口”之美誉。自周迄唐多为京畿之地,是商 贾云集、物资集散的中西部商贸重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三原的神奇更体现在她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代辈出的英雄才俊。雄踞县内西北部的嵯峨山诸峰,酷似一个笔架。 传说人文初祖黄帝曾在此铸鼎立信,之后历代名人辈出。唐卫国公李靖, 唐初大将刘弘基,明吏部尚书王恕,理学大家马理,工部尚书温纯,"天下第一长联"作者孙髯,弟子遍布大江南北的三原红拳师祖"鹞子高三", 清末著名教育家贺瑞麟、朱佛光,近代秦商女杰周莹,民主革命家、真 诚爱国者、杰出教育家、爱国诗人、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中国同盟会会员、书法大家茹欲立,民国奇人、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过特殊贡献的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徐朗西,渭北和陕甘边革命根据 地创建者黄子文、黄子祥兄弟,出自张门一户两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 殿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中国第一大篆"刘自椟,独树新帜、 自成一体的书法名家谢德萍,中国西部电影的开山宗师吴天明,《大秦 帝国》巨著的作者孙皓晖……还有靠上山采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供 出4个大学生的嵯峨山区单身母亲杨秀茹,上至国家栋梁,下至平民百 姓,灿若群星,举不胜举。由元至清,三原人创办的学古、宏道、嵯峨、正谊四大书院,以其造就众多济世英才而驰誉三秦。如今,三原又以陕 西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教育强县和文化先进县闻名遐迩。
每每数及这些令人自豪的"家珍",耳畔便响起那古朴天然、字真句淳的乡音——三原方言。三原人在与外地人接触之前,听的、说的、 甚至连普通话掌握不好的中小学老师讲课用的全是三原方言。三原方言 真实地承载了三原社会的历史沿革、文化脉络、生产发展、生活变化, 蕴含着三原人的喜怒哀乐、信仰追求乃至迷信偏见。不仅如此,三原方 言被视为关中方言乃至秦腔的典范,当年易俗社要定期到三原“校音”, 把三原方言作为秦腔戏剧语言的发音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原方言 可谓三原乃至关中社会历史的鲜活标本,足见编著《三原方言》不同凡响 的价值分量。
促成语言变化的无非两种因素,一是时间,二是社会的兴衰,方言 也不例外。当各种语言都在交流变化时,社会就趋向进步强大;反之, 社会衰弱,其语言也就灭亡,这其实是被外来语言所替代。三原方言从 古至今的经久不衰,世代相传,也从另一个方面再次印证了三原这一方 水土人文的神奇。
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精神思想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语言演示我们的存在,传递我们的思想,承载我 们的信仰。然而,语言并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它如同历史长河一 样,在不停的流动中变化、生长、替代、消亡。也就是说,今天的语言 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而演化,就像从几百万年前原始人首次开始口头 交流一直到现在语言所发生的变化一样,只是演化的速度会随着社会进步加快而已。
纵览语言进化的历史轨迹,不难预见,未来某一时期,除了少数几 种主流方言(即普遍公认的国家语言)外,其他语言将逐渐消失。因为 尽管世界人口剧增,但方言语种的数量正快速地下降。一种语言,尤其 是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一旦消亡,就不可 能再度复活,大量语言的灭绝,是人类为走向文明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 而三原的方言博大精深,反映出三原深厚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沉淀,因此, 对三原方言的抢救、挖掘和整理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从未来学的角度看,《三原方言》是若干世纪后的人类研究当今社 会十分珍贵的"化石",那个时候的人类语言史课本上,会留下“三原 人”的符号或印记。就像今天我们从历史教科书中读到半坡猿人一样, 未来的人们将会在史料中通过《三原方言》读到三原人。
鉴于此,三原县政协从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三原优秀传 统文化的高度,把《三原方言》的编撰工作作为政协文史资料的重要课 题,聘请三原县教育局、人事劳动局原局长李德林先生为政协特邀文史 员,并邀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省方言专家孙立新教授加盟 合作,共同编辑出版《三原方言》地方文化丛书。
感谢为《三原方言》编著出版而呕心沥血,付出聪明才智和艰辛劳动的同志们。这本专著较为全面、客观、科学、翔实地对三原方言从语 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了描写、分析,挖掘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方言 事实,客观、全面地总结了三原方言的特点,把三原古老而又独特的方 言永久地记录下来,为抢救三原方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 的贡献,可以说,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三原方言》是 展示三原方言特色的一个窗口,有助于三原地域文化的构建,更有利于 三原地方经济的发展。《三原方言》必将会吸引更多关注和深爱三原这 片土地的人们去传承历史、建设未来。
是为序
目录
山不争高入云来本书的体例及说明
引言
一 三原方言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 三原方言的传承与秦腔戏剧发展中的正音
三 保护母语爱我方言
三原方言语音特点
声韵调系统
一 单字调
二 声母
三 韵母
四 音变现象
内部差异
一 陵前镇方言
二 魏迴村方言
二 徐木方言
四 新派语音的特点
文白异读
同音字汇
三原方言常用词汇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0
P
Q
R
S
T
W
X
Y
Z
三原方言语法特点
构词特点
一 重叠构词
二 词缀特点
三 破读现象
四 逆序构词
五 特殊词组
六 使感结构
词类特点
一 动词特点
二 代词特点
三 常用副词
四 助词特点
五 语气词特点
句式特点
一 把字句等
二 反复问句
三 特殊的存现兼语句
四 补语类型
五 复句特点
附录
一 三原方言的声韵母特点
二 三原方言的古汉语因素
三 三原方言本字考
后记
-
-
学校管乐团训练教...
作者:唐嘉宏简介:
-
-
学校管乐团训练教...
作者:唐嘉宏简介:
-
-
学校管乐团训练教...
作者:唐嘉宏简介:
-
努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 全国文艺界...
2022/10/18 -
中国文联出版社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2022/06/21 -
推动新时代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2/03/02 -
中国文联出版社2021年度工作表彰大会暨202...
20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