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中国文艺家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图书> 人文社科>正文
图书BOOKS
  •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长阳卷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长阳卷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长阳卷

该志旨在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充分发挥其历史、教育、娱乐等功能,对于丰富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当今长阳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打造武陵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作 者: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编纂委员会 了解作者详情
  • 出版日期:2014-11-28
  •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9217-7
  • 价 格:138元
在线购买 收 藏
图书详情

图书简介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含13部县卷本(宜都市卷、当阳市卷、枝江市卷、远安县卷、兴山县卷、秭归县卷、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卷、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卷、夷陵区卷、西陵区卷、伍家岗区卷、点军区卷、猇亭区卷),总计650多万字。


该民俗志丛书在思路创新、方案设计、编纂内容和体例上体现了新时期地方民俗志的特点和要求,具有独创性和较高学术价值的民俗志。该民俗志内容详实、资料丰富,大量采用了田野调查资料,编写体例完备。在编纂人员构成上,编纂队伍由编纂委员会、各县卷本编纂专班、市评审委员会三部分组成。编写者多为当地民俗学者、民俗专家以及民俗学科研单位专业人员担任。


《中国民俗志·湖北长阳卷》序

悠悠清江水,梦幻土家源。地处鄂西南清江中下游的湖北长阳,是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源地、“长阳人”的故乡、巴人故里和土家族的发祥地。千百年来,长阳土家先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世代相传,经久不息,它是土家人的精神根脉和历史记忆,是巴土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值得备加珍惜和呵护。《中国民俗志·湖北长阳卷》系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成果,我县于2010年冬组织专班历时三年多编纂而成,它集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美学、哲学、伦理学、文学、语言学、民间艺术等多学科研究价值和资政价值于一体,其出版问世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民俗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共同创造、广泛流传的风俗习惯,是地方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写照,也就是说,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已繁衍成数量多、范围广、生命力强的文化奇葩。长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民俗资料极为丰富多彩,各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是指各地民俗的差异。这些民俗差异构成了不同地区的民俗面貌,反映出各地、各民族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创造的精神风貌。


《中国民俗志·湖北长阳卷》是长阳民俗的百科全书,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文初祖19万年前“长阳人”在这里拊木击石,4000年前巴务相在这里浮舟西征,始皇以来土家先民与汉融合,加之长阳地处蜀、楚文化交融地带,其风俗内容广泛、种类繁多、俱像庞杂。本卷主要搜集概括了心理、行为和语言三大民俗,呈现出土家民俗文化之大观。心理方面的风俗主要包括以信仰为核心反映在人们心理上的习尚,亦称无形风俗,包括各种禁忌、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行为风俗主要是与心理风俗密切关联而表现出的行为习惯,包括祭礼、婚仪、丧葬、祈禳等仪式和岁时节日、纪念、游乐等活动习俗,也称有形风俗。语言风俗即以语言为手段表现人们思想感情和意愿要求的传统性艺术,即口头文学民俗,如神话、传说、故事、谜语、谚语、歇后语、歌谣等。民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重视它、研究它,特别是在我县实施“文化先导”发展战略,打造“中国文化强县”的伟大征程中,它必将越来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中国民俗志·湖北长阳卷》是县域民俗事象集成,对于推进提升民俗文化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佷阳古地,夷水名疆。出土文物证明,长阳民俗孕育于旧石器时代,如鲢鱼山遗址发现古人类用火遗迹木炭和红烧土,距今12至9万年,伴峡小洞发现远古人类用火遗迹,距今13万年左右,发展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和新石器时代,如榨洞出土了大量远古人类使用过的打制石器,距今2万7千余年,桅杆坪遗址出土一件石狗熊,设计巧妙,制作精致,艺术表现力强,距今6000余年,在该遗址晚期地层中,出土一件石祖,其年代己有5000余年,属稀世珍品。在隔河岩出土一件殷商时期猪形青铜特磬。另外距今5000年至6000年的绿松石、石坠、石球、石壁、石璜、石环、卜骨、骨器以及各种石质小动物等饰品甚多。以上出土文物涉及到先民生产、生活、居住、游乐、美术、音乐、信仰等民俗事象。


《中国民俗志·湖北长阳卷》表现出淳朴的民风。其内容丰富多彩,光芒四射,美不胜收。尽显长阳文化意义的风华绝代和瑰丽辉煌。这种不可复制、不可再生、不可多得的瑰宝,不仅是属于长阳的,也将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的特有标记,充实和蕴富着我们民族的生命意识和文化意识。这种伟大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中国民俗志·湖北长阳卷》书籍出版价值的本身。


为政之要,辩风正俗。《中国民俗志·湖北长阳卷》吸取民俗文化精华,精心整理成册。该志旨在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充分发挥其历史、教育、娱乐等功能,对于丰富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当今长阳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打造武陵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勤勉期不止,多6获由力耕。在此,谨向热忱关心、指导和大力序三支持《中国民俗志·湖北长阳卷》工作的领导、专家学者,向积极参与编修,付出心血和才智的全体人员致以真挚的谢意。


是为序。


中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 赵吉雄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军

2014年10月



点击查看《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其他卷本介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