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人才培养的跨越发展
- 作 者:周星、郭晓
- 出版日期:2014-09-30
-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9153-8
- 价 格:62元
本书简介
本书为2013年第八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的论文选集,分为艺术学理论篇、音乐与舞蹈篇、戏剧与影视篇、美术篇、设计篇五个部分,论文作者们在艺术学科各个领域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展示,充分体现了“艺术‘中国梦’的美善追求:艺术人才培养的跨越发展”的论坛主题以及对中国艺术文化的美好前景的展望,对于推动艺术学科的理论发展和艺术院校建设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周星:男,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艺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戏剧影视广播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史论,影视文化传播与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等。近年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30余次被《新华文摘》《中国高校文科学术摘引》《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学术刊物全文转载。郭晓:女,《艺术教育》杂志副主编。
编委会名单
总策划:代柳梅 周星
主编:周星 郭晓
执行主编:任晟姝 陈亦水 鞠向玲
编辑:曹宁 高薪茹 刘黛 张斐然
序言:
艺术何尝不梦幻 浪漫创造化精神
周星
本次高端研讨会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应邀承办的大型艺术学术研讨会,承蒙主办方信任,将挂8字头的会议确定由我们来吉利开场,让大家一起为中国艺术文化的中国梦展开美好的前景。由此我们建议把此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艺术“中国梦”的美善追求:艺术人才培养的跨越发展,目的是推动升为门类的艺术全学科多样状态一起朝着更高层面和更开阔视野的国家与社会文化精神追求的大目标迈进。
艺术一直是人类精神舒展的重要呈现对象,艺术的所谓“虚妄”表现天地为人类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怀想和满足,艺术有时就是立足于时代现实的“白日梦”,因为它所凸显的人类为了精神世界的突破和丰满,创造了旋律的悠扬、色彩的涂抹、身姿的伸展、口舌畅快的场域和声画创造的迷离境界。人这个高级动物,明了情感世界的渴望和物质生存同等重要,因此,在现代生活境况下,艺术文化需要的增长更为迫切。除了艺术多样性的诱惑外,其本质是人的精神情感天地更为丰盈的内在促发,期待世界奇幻,犹如孩子的痴迷一般,愈发真纯而可爱。由此,难免见及现代艺术家在常人看来的有些“各色”,即不谙世事的浪漫自我,无限追求似乎不可得的情感梦境,于是多样的艺术形态就呈现为五光十色的艺术品。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超越人的物质实在的精神情感伸展所在!艺术具有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梦幻追求的特点,而在根本上成为实现虚幻到情感满足上的实有享受。这样说并非高估艺术的性质,而是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艺术的固有本质——精神气质。艺术与梦幻追求的关联,恰恰点到了一种和人的理想渴望相互依存的比照关系。各种艺术形态都包含着这一“虚妄”而美好的质地,让人类为之叹赏并更加期望得到多样性实现的满足。在世界艺术的海洋中,各式各样民族特色呈现着姿采多异的景象,人们发现,举凡艺术凸显者,都是具有奇异地域特色的艺术精神呈现。艺术原本是精神梦幻的体现,而给予人们的精神奇幻享受的都是梦幻一样魅力的体现。由此,站在物质存在和现实表现的对应点上,艺术是精神梦幻的体现。
回到艺术“中国梦”的主题,就因为深觉艺术与梦最富有缘分,几乎可以说两者如影随形不可隔离。所谓艺术如梦、艺术是梦、艺术非梦、艺术造梦者也——
艺术如梦,如飘拂来去的轻雾,飘渺而撩人。艺术是精神的梦幻,安宁于心却充满人间,梦幻一般轻柔而扑朔迷离、难以捕捉。
艺术是梦,超越世俗樊篱无拘无束,人心需要理想,艺术即是理想期望的形象。于是,艺术实游于精神氛围中、若即若离。
艺术非梦,舒展舞姿、勾勒笔墨、在旋律中欢舞、在影像里妆容———艺术就是物质的情感实相、精神的附着内核,人间才有多姿多彩的艺术样貌。
艺术造梦,站立于现实之上却又饱受鲜活世界滋养,感佩而生情感,于是旋律飞扬、线条唤形、角色附体、光影魅惑而诱人动容入迷。
艺术“中国梦”正是汇聚民族大同的精神梦幻、国家昌盛的情态心志的美善理想!由此,我们有理由为这次会议的成功而充满信心!
感谢主办方的信任和重托,尤其要感谢如此庞大规模的支持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全国艺术专业学位教指委,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教指委、音乐与舞蹈教指委、戏剧与影视教指委、美术学教指委、设计学教指委、动画与新媒体教指委的支持指导,还要感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和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积极协办。本书就是在大家的支持下汇集的论文选,限于时间和篇幅,一些论文没有来得及一并放入,特此说明。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目录
001/周星 艺术何尝不梦幻 浪漫创造化精神
艺术学理论篇
003/彭吉象 艺术教育中国梦
009/周星 2012年中国艺术教育整体发展要况概述
019/饶建华 艺术理论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地位与功能
026/郭必恒 天人合一思想与艺术意境的生成
032/张璐 为艺术而管理——对艺术管理的若干思考
038/孙国辉 郭鹏程 从多维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现状谈艺术类人才培养新概念
044/雍敦全 应用型高级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053/杨洪文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艺术实践教学循环体的探索与实践——以毕节学院为例
057/张睿智 中国梦、大城梦、名校梦——构建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性高校艺术教育模式探索
音乐与舞蹈篇
063/张小梅 郭小利 “药家鑫事件”引发的音乐教育省思
071/任也韵 合乐音乐教学思想
079/马达 “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086/王熙 “散点透视”与研究型大学舞蹈教育
093/姚泳全 对改革开放以来满族舞蹈传承、创新、发展研究的思考
116/罗岚 宗教文化对舞蹈服饰之影响——以维吾尔族舞蹈服饰为例
戏剧与影视篇
125/赵炳翔 陈劲松 戏剧教育进中小学的实践
29/方冠男 学科交叉与教育探索:中国小剧场戏剧理论之另起炉灶
142/马琪娜 戏剧跨越进行时——以“儿童戏剧营”实践为例
156/黄会林 电影艺术永恒的主题:创造“为人民的影像”
169/王宜文 中国电影继续“打”出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
177/周雯 2008—2012年国产和进口动画电影比较分析
191/赵正阳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新论
206/朱奕 高职影视形体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2/田卉群 在历史和虚构的边缘——试论《1942》的整体性叙事策略
218/王文博 精英主义导向中的迷失——《二十四城记》观感
美术篇
223/洪琪 泰宏 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232/甄巍 李岩 喻建辉 高中美术教师媒体艺术专业素养的构成与提高
241/韩斌生 追求高校书法人才培养跨越发展中国梦的现状及其前瞻
250/马志明 魏茜 高校探索性素描教学的几个途径与难点分析
256/阙镭 李卫平 艺术硕士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州大学漫画编创方向为例
266/张建国 绝版套色木刻的特性与创作教育体验价值
设计篇
275/于新颖 儒家思想对中国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282/白天佑 浅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288/李嫣 简论我国高等院校的本科设计教育发展——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研究为例
295/敖蕾 澳大利亚高校数字媒体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与研究
303/万长林 香港设计艺术的文化基因
310/邱海东 从设计学的角度看黎族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19/齐兴龙 设计艺术类专业教学现状与发展改革思路研究——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系专业教学为例
324/卢世主 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新农村村庄规划相结合的探析
附录
333/周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科与人才培养理念
-
-
学校管乐团训练教...
作者:唐嘉宏简介:
-
-
学校管乐团训练教...
作者:唐嘉宏简介:
-
-
学校管乐团训练教...
作者:唐嘉宏简介:
-
努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 全国文艺界...
2022/10/18 -
中国文联出版社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2022/06/21 -
推动新时代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2/03/02 -
中国文联出版社2021年度工作表彰大会暨202...
20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