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BOOKS

中国电影受众观察
- 作 者:章柏青
- 出版日期:2014-12-01
-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9038-8
- 价 格:58元
在线购买
收 藏
图书详情
本书简介
博导文丛的作者队伍均为我国艺术学学科的博士生导师。该文丛以学术论文文集为主,亦包括部分学术专著。文集所选论文均为博导研究成果精华,代表其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文库已列入2014年/2015年“中国文联文艺出版精品工程项目”。
本书汇集了作者新时期以来有关当代中国电影史研究、电影观众学研究、电影批评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按内容分为三辑。在电影史研究的论文中,作者偏重于运用社会学、意识形态理论作为研究方法;在电影观众学研究的论文中,作者汲取了心理学、生理学、接受美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电影批评学研究方面的论文,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对当代中国电影批评的历史、现状、走向作出分析与判断。本书力图在观点新颖、论述深入,并在学理性,尤其是方法论层面上做出努力,同时,力图与中国电影创作的实际紧密结合,以使读者通过本书对自己的影视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所启发,有所裨益。
目录
003/略论中国时政电影发展轨迹
009/新中国“十七年”时政电影走向
029/“文革”时期时政电影概说
044/现实精神的回归——新时期电影主潮之一
055/历史意识的觉醒——新时期电影主潮之二
067/人的主题的开掘——新时期电影主潮之三
078/艺术探索的多样——新时期电影主潮之四
089/90年代中国内地电影的多元化审美形态
099/聚焦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
110/中国电影史研究:传承与创新——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的电影史学研究
第二辑 电影观众论
121/电影观众学:历史、现状、研究导向
29/论电影、观众、创作者三者的沟通
144/接受美学与电影观众学研究
151/华夏文化观影心理描述
174/习惯与趋新——电影观众欣赏心理之一
186/情感·共鸣·社会心理——电影观众欣赏心理之二
199/求真、趋向、逆反及其他——电影观众欣赏心理之三
212/电影样式与电影观众——电影观众欣赏心理之四
226/接受与流变——当代中国电影受众观察
243/钟惦棐与电影观众学研究
第三辑 电影批评论
251/电影批评:在反思中前行——中国电影批评30年的演进与嬗变
264/群众影评:新时期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279/建构电影观众学批评
287/中国电影批评的困境与突围
295/后记
后记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将自己的研究兴趣转向电影观众。其起因有二:一是受当时世界主流电影研究的重点转向使然。传统的电影研究是以作者(编导)为中心的,主要以法国电影批评的作者论为代表。他们竭力把电影解释为一种个人化的艺术,认为电影的历史就是导演的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结构主义哲学运动的兴起以及它对存在主义哲学的取代,作者论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结构主义从社会结构先于个人见解出发,强调集体性与社会性,反对个人主义。结构主义的文学理论与电影理论,贬低文学家与编导个人在创作中的中心地位,他们认为,作品一经产生,作者就等于死去了。他们主张以文本论代替作者论,着力于挖掘作者在作品中并未意识到的东西。以麦茨为代表的电影符号学研究,以艾柯、帕索里尼、克莉思特瓦为代表的电影结构主义与电影叙事学研究正是文本论研究的代表。之后,随着结构主义被后结构主义的渐次替代,随着现象学哲学对客观主义哲学的反叛及接受美学的兴起,电影研究的重点明显地从文本转向电影与观众的关系,转向观众本身。后结构主义与接受美学重视接受主体的审美感受以及它们之间的欣赏差异,重视观众看片的先在结构和观众对各种影片的期待心理。从80年代后期始,中国电影观众人次急剧下降,这种以观众为中心的电影理论显现出更为重要的实际意义。二是我的兴趣的转移与我当时的工作环境有关。我自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工作,这是中国电影的垄断发行公司,我一度担任该公司宣传处长。这个职务一是帮助观众看懂电影,二是动员观众进入影院。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我又在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担任秘书长,负责大众影评。这一切使我与大多数电影人相比,更接近观众,更易了解普通观众的电影欣赏实际。而使我最终下决心,要对电影观众研究一番,则要感谢我尊敬的老师钟惦棐先生。在1984年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举办的首届电影学年会上,这位在1957年因重视“观众、票房”获罪的电影前辈,主张设观众学研究专题,并指定由我负责,还对我语重心长地说,不要小看观众学,它研究的是中国电影的实际,“要知道,电影观众学一旦进入高级阶段,表现为观众心理学、观众审美学和观众社会学时,就不能不左右某些电影创作家、电影评论家的艺术思想了,更直接的是影响制片。你还年轻,值得研究它一辈子!”
自此,我的观众学研究开始起步。1989年起,我在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首开电影观众学课程。1994年与青年电影理论家张卫合作撰写《电影观众学》并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1995年,我的另一部研究观众的书稿《电影与观众论稿》也由华夏出版社出版。1994年11月,我正式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担任所长,开始培养观众学研究的硕士生与博士生。20年来毕业的研究生当在20人以上。《中国电影受众观察》主要收录了新时期以来我对电影观众研究的有代表性的论文。另有部分是电影史与电影批评论文,由于我写这两方面的论文,采用的也大都是从观众的角度,因此虽然内容侧重不同,但内涵是一致的,因而采用“中国电影受众观察”作为共同的书名,我以为是合适的。要说明的是,其中部分论文发表时日较早,近10年来中国电影业发展变化巨大。某些观点时过境迁,之所以仍然收入,是为了记录理论的演变,表达某种历史的延续性。
这本书稿得以出版,特别要感谢以王文章为院长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的支持,感谢研究生院,特别是院长吕品田与副院长李心峰先生的多方关心。中国文联出版社对学术书籍的重视,尤其是本书责任编辑王小陶女士为本书的及时出版付出了巨大辛劳,尤使我感念不已。
2014年3月20日于北京惠新北里寓所
相关推荐
畅销排行
-
-
学校管乐团训练教...
作者:唐嘉宏简介:
-
-
学校管乐团训练教...
作者:唐嘉宏简介:
-
-
学校管乐团训练教...
作者:唐嘉宏简介:
最新资讯
-
努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 全国文艺界...
2022/10/18 -
中国文联出版社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2022/06/21 -
推动新时代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2/03/02 -
中国文联出版社2021年度工作表彰大会暨202...
20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