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中国文艺家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图书>学术>艺术学>正文
图书BOOKS
  • 中国少儿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中国少儿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中国少儿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本书为作者艺术教育学和青少年摄影艺术教育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是立足于21世纪艺术教育的国家目标,探寻中国古代、近现代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思想资源,并结合摄影艺术教育这个具体领域,对21世纪“立人强国”为目标的新功利主 义艺术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研究。
  • 作 者:刘永明 了解作者详情
  • 出版日期:2015-02-27
  •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9472-0
  • 价 格:28元
在线购买 收 藏
图书详情

本书简介

本书为作者艺术教育学和青少年摄影艺术教育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是立足于21世纪艺术教育的国家目标,探寻中国古代、近现代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思想资源,并结合摄影艺术教育这个具体领域,对21世纪“立人强国”为目标的新功利主 义艺术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研究。主要的《中国古代少儿艺术教育思想研究》一文在梳理中国古代少儿艺术教育形态与思想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归纳了其主要思想内容、特点和局限性。该研究在相应论域较为少见。《20世纪中国艺术主题史研究— —艺术教育学》一文对20世纪中国艺术教育思想的发展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作者简介

刘永明:男,江西永丰人,1971年4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文学硕士,199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传统文化和公民社会文化理论的研究。为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北京科学技术美学协会副会长。
主要科研成果:参加过《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传统节日》、《马克思主义艺术学原理》等课题,发表过《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艺术考级与国家艺术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资源》、《我国青少年对传统节日认知、参与情况的调研报告及对策研究》、《颠覆抑或超越——2004年中国文学经典“解毒”思潮回顾》等论文40多篇,合著《春润文心——邓小平文艺理论科学体系》(第二主编),专著有《左翼文艺运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早期建设》等。




目录


001/序言


基础篇
003/中国古代少儿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046/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艺术教育学
064/艺术考级与国家艺术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资源

青少年篇
075/青少年节日文化认知和参与情况的调研及对策建议
101/重视摄影在学校教育和辅助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个例篇
115/青少年摄影作品评价标准探析

128/浅析青少年摄影教育的安全原则
137/让摄影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
143/后记


自序


全书是以《中国古代少儿艺术教育思想研究》一文为主组织的一个主题论文集。



我毕业于师范院校,后来除了教育实习期间当了一个半月的初一语文老师之外,实际工作其实一直离真正的教育很远。但由于有着这个经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参加工作之后,单位同事负责的一些课题组也有意无意地让我承担一些和教育、青少年相关的内容,久而久之,也就有点文章积累和自己的感受。


但促使我关注少儿艺术教育思想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这十多年来,在教育女儿方面的一些失误和教训。


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一个江西农村家庭,有八个兄弟姐妹,我倒数第二。在我的印象中,父母对我小时候的教育是极其模糊的。那个时候天天和小伙伴们玩乐,几乎不着家,甚至到了父母找我都得向别的小孩打听我行踪的地步。我小学二年级开始在外面寄读。母亲是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记得我每次离家去学校,她永远只叮嘱两句话:“好好读书!别犯法!”后来回头想想,感觉非常好笑:和大家调侃的门卫哲学家人生终极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去哪)一样,我至今也回答不了什么才是“好好读书、别犯法”!但母亲这个教育的效果却很管用,至少对我是这样。现在想来,母亲的教育颇有点《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味。


虽然和父母的感情很深,但其实父母对我教育儿女经验的形成几乎
是一片空白。当我成为父亲,需要教育一个独生女儿的时候,我才感觉到自己这方面经验的空白是多么的可怕!面对着和自己(包括我爱人)完全不一样成长环境中的孩子,我茫然而焦虑,于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等这样一些传统教育理念就深深地影响了我!于是我也就和现在不少年轻家长们一样,犯了中国几千年来教育孩子的一个常见错误:成人化教育孩子!


当我们用太高的标准和目标来要求孩子的时候,可以想见孩子们是多么不快乐!为了学习把孩子打死的情形,新闻里每年都有,悲剧每年都在上演。我也曾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过激表现,面对孩子的无辜,每次回想起来我都非常愧疚。


因此,当我回头再看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当初根本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当我看到朱熹“圣贤坯模”思想还在深刻影响着年轻父母的时候,我就觉得有必要对深刻影响我们教育理念的、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传统少儿(艺术)教育思想做个研究。于是也就有了这篇较长的论文和这个论文集。
当然,正如恩格斯主张艺术倾向性“越隐蔽越好”一样,我以上认识的这种倾向性也隐含在论文的理论模式中。


我希望孩子们永远是幸福快乐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