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中国文艺家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图书>学术>艺术学>正文
图书BOOKS
  • 中国电影思潮流变(1978—2017)
中国电影思潮流变(1978—2017)

中国电影思潮流变(1978—2017)

本书不仅为“重写电影史”的浩大工程添砖加瓦,拓宽电影研究的总体视野,也为当下的电影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规律和理论支撑,更为构建电影理论批评的中国学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作 者:饶曙光 李国聪 了解作者详情
  • 出版日期:2018-07-06
  •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190-3433-7
  • 价 格:88元
在线购买 收 藏
图书详情

图书简介


从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大解放到9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再到21世纪以来的产业化浪潮,中国电影在政策、资本、技术等多元力量的博弈下显现出多重面相、多维侧面。本书从整体上呈现了国产电影在文化、艺术、产业、市场以及工业等层面的多重角色,系统化梳理、分析和阐释了近四十年来中国电影思潮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脉络,以期清晰洞见其生成动因、发展特征及内在规律,战略性前瞻其未来发展趋势。不仅将“电影思潮”作为把握电影发展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维度,也着重呈现了电影思潮与社会、观众、市场之间的互动互联,试图以论代史、史论结合描摹出一幅鲜活的、流动的电影思潮流变图景。

如今,中国步入新时代,中国电影即将走向“创作的黄金十年”,肩负迈向“电影强国”的光荣使命,在砥砺前行中走向持续繁荣。在这一重要节点上,本书不仅为“重写电影史”的浩大工程添砖加瓦,拓宽电影研究的总体视野,也为当下的电影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规律和理论支撑,更为构建电影理论批评的中国学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简介



饶曙光(1959-),重庆黔江人,土家族。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艺术总监。多次担任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广电总局社科基金项目评委、评审。


1985年开始从事电影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史、当代中国电影电视、影视与大众文化等。出版专著和译著二十余部,包括《中国文学理论》《新时期电影文化思潮》《中国喜剧电影史》《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史》《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新中国60年电影形态研究》《中国类型电影: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华语)电影发展与对外传播》《博影而思——饶曙光文集》等。其中,《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类特等奖。主编《中国电影分析》《新思维 ·新力量·新方法》《全球化与民族电影——中国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侯孝贤电影研究》等。承担并完成过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项目。现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电影通史》。发表论文四百多篇,共三百多万字。曾获第二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特等奖等重要奖项。




李国聪(1990-),山东滨州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研究生,电影产业与新媒体研究方向。曾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艺术百家》《理论学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10余篇,曾获“第2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等重要奖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重要课题。


目录



导论 寻找中国电影:描述与阐释

 

上编

第一章 伟大的转析——思想解放与新时期电影

第一节 再焕新机:新时期文艺领域的思想解放

第二节 挣脱枷锁:现代文艺思潮渗透下的电影观念

第三节 乍暖还寒:中国电影业的复苏与觉醒

第四节 融化坚冰:新时期电影范式浮出水面

 

第二章 争鸣与反思:电影意识的觉醒与电影特性的初探

第一节 电影意识初论:电影与戏剧关系的理论争鸣

第二节 回归电影本体:电影的文学性论争

第三节人性”“人情的讨论与伤痕电影的出场

第四节 纪实性电影美学论争及其创作实践

 

第三章 文化反思浪潮下的电影创作新气象

第一节 文化反思:电影通往现代化的先声

第二节 交相演绎的电影思潮与文学思潮

第三节 从向后看向前看:新时期电影创作的转向

 

第四章 融通与对话:新时期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

第一节谢晋模式论争及谢晋电影再审视

第二节 西部电影理论的提出及当代意义

第三节 新时期观众:从人民群众观影群体

 

中编

第五章 过渡与转型:融入市场化大潮的前奏

第一节先锋电影的探索:电影意识走向真正的自觉

第二节娱乐片讨论及其当下再反思

第三节王朔电影:游走在精英与大众文化之间

 

第六章 喧哗与骚动:社会/文化转型语境下的电影走向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知识分子的时代抉择

第二节人文精神大讨论与中国电影的世俗化倾向

第三节 退让的姿态: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第七章 调整与选择:跃动在市场与艺术之间的电影观念

第一节 国家文艺政策的调整与电影市场体制的跃迁

第二节 在守望与突围之间:电影创作观念的变革

第三节 多重桎梏下的艰难转型:在低潮中徘徊的大陆电影

 

第八章 分化与整合:市场化进程中的电影发展策略

第一节 创作的主流:走向多样化的主旋律电影

第二节 在博弈中调和:新人文艺术电影的喜剧精神

第三节 与市场对话:民俗电影的国际化策略

第四节 在突围中漂移:独立电影的艺术坚守与市场抉择

 

第九章 冲突与碰撞:以市场的逻辑和方式激活中国电影

第一节 市民文化的喜剧表达:冯小刚贺岁片的兴起

第二节 让人欢喜让人忧:进口分账大片的引进

 

下编

第十章 摸着石头过河:世纪之交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趋势

第一节 以开放促改革:WTO效应下的冲击与震荡

第二节 调整与优化:文化体制改革助力中国电影产业化之路

第三节 迈向资本市场时代:现代电影企业的发展思路

 

第十一章 多元化与差异化:国产电影制作新格局

第一节 产业化语境下电影观念的更新与新电影范式的探索

第二节 迈向主流:国产商业大片的市场运作与艺术诉求

第三节 是塔基也是开路先锋:走向差异化的中小成本电影

第四节 中国类型电影创作及其科学评价体系

 

第十二章 以资本为导向:多方博弈下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策略

第一节 风险与机遇并存:中国电影与资本市场的联姻

第二节 新格局与新版图:走向整体性升级换代的中国电影

第三节 创意无限与工匠精神: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新功能

第四节 走入法治化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亟待市场规范

 

第十三章 东方好莱坞:年代以来香港电影思潮流变与工业图景

第一节 本土意识的觉醒:香港电影的黄金十年

第二节 困惑与抉择:九七前后的香港电影业

第三节 走向合拍:香港电影的北上留守

 

第十四章 困境中的坚守:台湾电影的体制变迁、美学转向与观念突围

第一节 动荡局势下台湾电影政策的革新与体制的变迁

第二节 悲壮的坚守: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高歌悲鸣

第三节 在荒芜中播种生机:走向复苏的台湾电影

 

第十五章 阵地与载体:多元视角下的中国电影

第一节 在互动中共谋:电影期刊与电影思潮

第二节 现代性与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几点反思

第三节 建构电影理论批评的中国学派

 

总论 迈向电影强国:新时代的中国电影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